西安交通大学
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护理学系
2022年11月
护理学系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高等护理本科教育开创于1987年,是我国首批开展护理本科教育的院系之一。作为国内培养从事护理管理、护理教育、高级临床护理、护理科研、社区护理及预防保健的高级护理人才基地,护理学系高度重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成立了由教授/博导负责的护理学本科教学管理组织及本科生授课制度,积极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关注本科生课堂教学成效、重视学生的全面成长。本学年根据学校双一流建设的精神和要求,护理学科所有教授/博(硕)导均负责本科生课程讲授、参与学业导师工作,建立以精品课程、优秀本科教材为引导的本科生优秀课程群建设、本科生优秀教材建设。同时积极开展健康护理相关科研工作,以科研促本科教学质量提升。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 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西安交通大学护理本科教育的办学定位为护理学专业精英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精准,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护理本科人才培养的总目标为:遵循“高起点、宽视野、重能力、强实践、具有良好人文精神及综合素养的高级护理学专业人才”的办学理念,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科学和创新精神、人文精神;全面掌握护理学、人文社会科学、临床医学及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评判性思维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具备初步的科研、教学及管理能力;能够在各级医院、卫生保健单位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社区健康服务、预防保健等工作的研究型、复合型优秀高等护理学创新人才。经过长期发展,护理学系秉承优良的办学传统,以社会需求及护理学发展为导向,积极促进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为护理学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根据建设国际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理念,护理学专业在稳定本科招生规模、注重培养质量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护理硕士及博士研究生教育,适度开展留学生教育,不断提高护理教学及科研水平,进一步提升及拓展护理系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我校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招生以提前批次录取为主,旨在稳定学生专业思想,选择有志愿的学生进入护理专业学习,生源较广,质量有较好的保障;男生占有一定比例,体现了学生群体的多样性。下一步学系将利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建设机遇,扩大护理学专业本科招生规模,增加优质人才供给,服务区域卫生与健康事业人才需求。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护理学系本科教育课程教学主要依托医学部基础课程教师和临床附属医院教师。目前共有专职及兼职教师62名。其中,专职教师25名,教师的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年龄结构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占85.7%;职称结构以高级职称为主,占52.0%;学历结构以博士为主,占84.0%,且教师的博士教育背景为护理相关的交叉专业,包括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管理学、内科学、外科学、康复医学等学科,这样的教育背景有利于学科交叉,促进护理学专业的教学及科研。目前,共有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10名;兼职教师37名,来源于第一、第二附属医院,其中教授(主任医师)5名,副主任护师14名,主管护师18名。教师在国内护理界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其中担任省部级以上学术团体负责人20余人次;担任全国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编委15人次;先后有30余人次出国考察、学习、进修和交流。形成了一支适应办学目标要求、规模适中、结构优化、学术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目前生师比为5.4;师资数量与质量完全能够达到教育部规定的生师比要求。
2022年面向护理学本科生开设课程共321门次,承担教学管理、基础课程特别是理论课程授课的教师以教授、副教授为主(75.0%课程由教授、副教授主要承担)。学系严格执行教育部规定,坚持要求教授要在第一课堂面向本科生授课,专业课程教师中面向本科生授课的教授有3名、副教授10名。临床课程任课教师除每年有相对固定的教学团队外,部分课程对新任教师的授课进行了课前试讲,试讲合格者方可进入教学团队并适量安排课程,这一举措也从侧面培养了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教师教学团队的建立为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重要保证。
学系连年实行“全程导师制”,将“指导学生专业学习、为学生尽早接触科研创造条件”作为导师的基本职责,力求促进本科生专业发展和职业成长。导师配备比例适当,职称在副教授以上。2022年以来,学系共有15人次担任过本科生学业导师。在引导学生树立专业思想的同时,提高了本科教育质量,贯通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学习,形成了系内全员育人的氛围。
2022年护理学专业主要经费来源为上级财政拨款、专项拨款及国内外基金会的投入。近五年来,学校为护理学专业每年定期拨款为年均6.3万元,主要用于日常教学管理。教学设施是护理学科发展及专业建设的基础性保障,学校累计发放专项资金300万元(包括985、阳明专项基金等),主要用于购置实验设备、开放第二课堂所需的实验材料、教学设备的更新和教学手段的提升,教学条件和教学方法手段等有了明显改进。另外,护理学系还广泛申请各种教学及科研基金以支持学科发展,主要为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项目和日本国际教育集团项目等。
护理学系拥有2000平方米的教学及科研实验室,配有含虚拟仿真实验设施在内的多种教学模型及教学辅助设施。根据不同科别模拟病房设施建立重症监护、基础护理学示教室、自学中心及内、外、妇、儿护理学实验室和练习室。教学实验环境优雅舒适,为配合各种教学法设有研讨室、阅读室、演讲室等,并配有录像机、摄像机、多媒体等电化教育设备及便利的通讯网络设施。计算机中心配备计算机30台供学生使用。护理学专业相关图书资料丰富,拥有国内外最新护理学专业书籍近5000册,国内外最新护理期刊杂志近100种。两个三级甲等附属教学医院和两个国家级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为学生护理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基地。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学系将教学的软硬件建设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着力加强了专业、课程、教材等教学基本条件建设。目前开设的护理学专业符合教育部2016版本科专业目录规定,培养模式、培养规格等符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学系在响应全校本科专业供给侧改革的同时,努力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主动布局了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养老护理、康复护理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民生急需相关学科专业。2022年学系开设课程共22门,其中选修课程4门。理论及实践课程均以小班教学为主,人数为15-20人,同时授课及教学管理教师以教授、副教授为主,实现了教育部关于教授全员给本科生上课的要求。2022年学系将课程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继续推进精品课程建设,重点进行了共享课程的建设,现有2门国家级精品课、2门省级精品课和4门校级慕课。此外,学系充分发挥教材育人功能。鼓励和支持专业造诣高、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参与教材编写,提高教材编写质量。实现了理论体系向教材体系转化、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教学体系向学生的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转化,使教材更加体现科学性、前沿性,进一步增强教材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学改革作为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学系在对国内外护理课程反复研究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针对我国护理学专业发展现状以及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成立了教学改革课题组,进行了“护理学专业系列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从护理学专业本科系列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两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化改革与实践,逐步完善四年制护理学专业课程计划。在教学改革中增加了实践课程的比例,对课程及临床实践的顺序进行了相应的针对性调整,将临床护理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学时比例由原来的3:2调整到1:1,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机会,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为达到早期接触临床,后期回归理论的目的,将原第4学期开设的护理学导论提前至第2学期,让学生早期接触护理学专业课程及临床实践,了解护理学的研究范畴、相关理论及发展动态,激发学生对护理学专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将原第6、7学期开设的护理学基础课程提前到第3、4学期,以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对护理工作有真实直观体验和感受,也为将来深入开展床边教学、毕业实习打下了基础,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护理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开展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成功申请《护理学导论》陕西省创新创业课程。
四、 教学质量保障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建立运行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学部各级领导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地位,将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学部人才培养的重点工作来做。
1)设置人才培养三级质量保障体系。实行学校、学部、学系三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学校教学委员会负责监督、指导教学工作;学校教学督导组负责教学检查和督导工作,教务处教学评价中心负责教学质量的监控、检查、信息采集处理工作。学部教学科和院级督导组负责院级教学检查、督导、评价及信息汇总。学系教学管理人员负责本系教学质量的评价。评价中心最终将所汇总的信息反馈给教师。
2)设立制度保障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学系在职称晋升、年终考核等环节充分考虑了教学的中心地位,激励广大教师始终把培养造就一流人才作为基本职责和崇高使命。在教师评聘职称时,把教改项目、教学成果与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同等对待,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落实青年导师制,发挥教学名师、骨干教师的教学示范与帮带作用。严格执行学校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对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的教学事故进行严肃处理。在职称评聘中将教学质量评价作为一项硬条件,教学质量评价不通过,不得参与职称评聘。另外对于出现 3 级以上教学事故教师取消当年职称的晋升评聘等。
3)严格执行学校以医学部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明确规定了课堂讲授、实验教学的质量标准和评价方案;在考试管理制度中规定了命题、考务工作和阅卷的管理要求。教学质量评价着眼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上,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及特点,采用递进式的评价方式。课堂讲授、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由学生、同行、督导和管理人员进行评价,作为教师业绩考核的依据之一。除通过网络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进行学生评价外,依托教学督导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沟通解决。
4)坚持“五会三查”制度,确保教学的正常运行。在教学管理上采用了“五会三查”为内容的管理手段,取得了明显效果,“五会”包括学院党政联席会、教学专题会、学期初教学布置会、学期中的教学检查会、学期末的教学总结会。“三查”包括学期初的教学检查、学期中的中期检查、学期末的期末检查,通过以上手段确保了护理学教育的正常运行。
2022年,根据护理学系教学工作计划安排,结合教务处下发开展教学检查的工作通知,就相关教学检查的方式和内容,进行了认真准备和严格检查。通过积极部署、教师自我检查、教研室检查以及系教学主管和领导检查的三级检查体系,严格逐条开展自查自检,并结合检查工作,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如对新入学本科生进行了开学仪式及院系座谈会,各学业导师和班主任通过与新生“一对一”谈话、微信交流等方式,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与生活;并开展学生案例汇报和评述、集体备课等教学活动,在圆满完成各项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提升教学质量,为推进本科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产生了积极影响。
五、 学生学习效果
护理学专业的本科生均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业,达到本科毕业要求,近五年来学生100%获得了学士学位。护士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为100%,且毕业生中每年有40%左右因表现优秀被国内外不同大学的研究院录取继续攻读硕士及博士学位。通过开展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调查,了解到高水平护理学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毕业后在各教学、临床单位担任领导和骨干,其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六、特色发展
护理学专业按照学校医学教育“厚基础、重实践、尚医德、精医术”的办学传统,以“高起点、宽视野、重能力、强实践、具有良好人文精神及综合素养的高级护理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理念为指导,在基础及专业课程设置中,注重学科交叉,设置了与护理专业有关的多门学科交叉课程及人文课程。其中社会学、中西方文化差异、心理学、伦理学、哲学等课程学生可以在全校范围自由选课。计算机和英语与医学类其他专业共同上课,医学基础课程与其他专业既有交叉、又突出护理学专业的特色和重点。
在本科人才培养方面,学系鼓励高层次人才走上本科教学一线并承担教学管理的主要工作,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水平,完善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制度,实现教授全员给本科生上课;充分发挥教材育人功能,推动理论成果向教材教学转化,进一步增强了教材和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优秀本科生课程群积极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激发求知欲望,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此外,护理专业与学校其他专业合作,协助学有余力的学生辅修会计、金融、经济、法律等其他专业的第二学位课程。同时,护理专业本科生也参与流行病学、公共卫生、法医、药学等专业的创新性科学研究实践。
以高水平教材与课程建设为载体,助力一流人才培养。在教材与课程建设领域,我校护理学在全国高等护理院系中处于领先地位,在最新的“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建设中,我系教师主编及副主编教材12本,参编了包括护理本科90%以上的教材。这些新教材的陆续出版教材,正成为一流人才培养的有力保障。解决了新课程体系中核心课程设置、教材选择和使用方面的问题。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及能力为导向,以发展为宗旨”的教学理念。
以卓越教师队伍建设为保障,促进学科不断前进。护理学专业师资及相关专业师资队伍是高等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本专业积极依托交大百年名校的教学和研究平台,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积极向上、具有高水平实践技能与研究能力的教学团队。以护理学科队伍建设为核心,从严训练,合格上岗,促进教师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创造条件提高教学科研人员学历层次。与此同时,稳定师资队伍,拓展新的研究方向,加强对全体教职工特别是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促进全体教职工形成 “以学生为本位”的理念。
以学科交叉融合和国际交流合作为触发点,引领护理学科发展新高度。参照国际一流全球护理教育基本要求,采用融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提高素质为一体的综合性、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研究和思考科研和教学的相互促进作用,加速科研成果向教学方面的转化,促进学科建设对专业建设的支撑和推动
七、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校护理学专业作为陕西省特色专业建设点、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省级教学团队,肩负着护理学高等教育的重担,在本科专业建设上面临的突出问题包括: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量过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学科竞争力和学术影响力有待提升;学科专业整体国际交流与合作不足;人才培养体系和师资队伍尚需完善提升等。为此,我们将紧紧围绕双一流建设的奋斗目标,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激发创新活力,显著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事业中发挥更大作用。
附表
表格1-1 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学院在校生 |
本科生 |
专任教师 |
本科生师比 |
155 |
97 |
18 |
5.38 |
表格1-2 专任教师职称情况
职称 |
教授 |
副教授 |
讲师 |
助教 |
教师数量 |
4 |
8 |
4 |
0 |
表格1-3 专任教师岗位类别
表格1-4 专任教师年龄层次
年龄 |
20-30 |
30-40 |
40-50 |
50-60 |
60+ |
教师数量 |
0 |
5 |
8 |
5 |
0 |
表格2-1 教师参加竞赛获奖情况
赛事名称(级别) |
获奖等级 |
获奖数量 |
西安交大第六届优秀教学团队 |
校级 |
1 |
表格2-2 教改项目获批情况
教改项目 |
获批进展 |
西安交大第二轮名课程建设妇产科护理学(双语) |
正在进行中 |
西安交大第二轮名课程建设急危重症护理学 |
正在进行中 |
西安交大第二轮名课程建设外科护理学 |
正在进行中 |
西安交大第二轮名课程建设护理学导论 |
正在进行中 |